当前位置:

我省各地群众深情缅怀袁隆平院士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谢航 2022-05-23 08:37:29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我省各地群众深情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市民在袁隆平院士的雕像前献上鲜花。当天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社会各界人士自发来到袁隆平院士生前工作过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他的雕像前深情缅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小雨淅沥,追怀绵绵。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我省各地群众以各种活动方式纪念缅怀袁隆平院士,继承遗志告慰英灵。

当天上午,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前来缅怀袁隆平院士的群众络绎不绝,其中有科研人员,有高校学生,还有普通市民。冒着小雨,他们在袁隆平院士墓前献上鲜花和稻穗,静默鞠躬,表达追思。

“我和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只想再来看一眼我们的老校长。”湖南农业大学2021级学生高嘉雯说,袁隆平院士生前是农大的名誉校长,他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故事一直深深激励着自己,“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通过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的乡村振兴,为世界的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2007年,湖南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袁隆平院士欣然担任名誉会长兼顾问,并为协会题词:“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今天,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举行活动,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重温袁老寄语,大家恍如昨日,倍感亲切。

“缅怀袁隆平院士,满足百姓吃饱、吃好。”协会会长李志纯说,目前,省内有7位院士担任协会顾问,今年将确保“两品一标”企业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90%以上入驻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总数超过4500家,有效产品逾万个,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主旋律。

在“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安江农校纪念园,当地组织开展了“学习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活动,人们走进袁隆平故居、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追忆袁隆平院士与安江的不解之缘,汲取奋进的力量。

“没有袁老就没有我的今天!”活动现场,洪江市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双辉热泪盈眶。他说,在创业最低谷时,是袁隆平院士为他公司生产的大米题词,并积极帮助他鼓励他,公司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今后自己要继续搞好生产,为农民增收作贡献。

在雨中,大家还现场见证了由袁隆平作词、杨柠豪作曲、易烊千玺演唱的歌曲《种子》MV线下发布仪式,该音频和MV同步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线上发布,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在位于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内,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地插秧。而一些群众路过基地时,都会驻足停留,深情鞠躬。

“今天是袁老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村民们都惦记着。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基地没有统一组织纪念活动,但这两天大家都自发来基地默哀,以表怀念之情。”基地负责人王化永表示,会带领大家抓紧时间将最后的几十亩田全部插上中稻,今后大家也会继续耕耘在这片高产攻关科研基地,以告慰袁老英灵。

为纪念袁老逝世一周年,近日,省内各大书店都专门设置了袁隆平书籍专台,收集各类相关书刊20余种。其中包括近一年来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的《袁隆平的故事》《永远的袁隆平》《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袁隆平》共4本图书,以弘扬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激励鼓舞后人。

“袁院士离开我们一年了,今天特意带孩子来买书,想以这种方式纪念他。”长沙市民刘湘霖说,这次买了3本书,有绘本也有传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像袁老期望的那样,做一粒好种子,将来为国家作贡献。”(全媒体记者 余蓉 张尚武 卢嘉俊肖霄 廖慧文 唐曦)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