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忆常宁市纪委监委干部张小华:“成不了大路,就做最美小径”

来源:三湘风纪网 编辑:谢航 2021-08-30 10:30:40
 

“成不了大路,就做最美小径”

——追忆常宁市纪委监委干部张小华

8月10日,工作中的常宁市纪委监委二室干部张小华突觉胸口发闷,本以为是旧病复发,躺一会就没事了。然而这一次,他却没能挺过来。傍晚5时,张小华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终年45岁。

在纪检监察岗位工作8年,张小华从未有过停歇:次日的外调通知书上,还写着张小华的名字;办公室走廊的那盆幸福树,张小华当天还没来得及浇灌;曾经帮助过的村民,再也等不回张书记上门喝口水……

1976年1月,张小华出生于常宁弥泉乡,先后在常宁市板桥镇、三角塘镇担任纪委书记,3个月前作为优秀乡镇纪委书记,交流到市纪委监委任四级主任科员,为纪检监察工作贡献了毕生青春。8月20日,我们前往常宁,追寻张小华的足迹,感受这位平凡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他永远是我的骄傲。”追悼会上,张小华的父亲颤颤巍巍地捧出鲜红的绶带,当场恸哭

能跑能等能熬夜,唯独耽误了身体

在常宁市三角塘镇三角塘村,60岁贫困户詹冬山老人含泪说,自己“欠张书记一声‘谢谢’”。

2018年,三角塘镇自来水厂向老人违规收取了本应免受的1500元入户建设费。2020年初,接到举报后,张小华着手调查。但因台账丢失,困难重重。

“给我一周时间,我把底子摸清。”张小华是个急性子,作为镇纪委书记,他许下“一个星期走遍全镇”的承诺,对属免收范围的165户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逐一上门摸底核实。镇纪委副书记李向阳回忆说:“晚上稍微眯一两个小时就爬起来工作,直到统计出37万元的违纪资金。”詹冬山说:“张书记送钱来,一口水都没喝过啊”。

图为张小华(右一)生前在三角塘镇给部分困难群众清退水厂违规收取的费用

今年5月,张小华到常宁市纪委报到当天,就投入到专案组的外调工作。7月一天,张小华和同事徐田生出差长沙调取资料,天气炎热,他们计划一个早上跑6家银行。到11点40分许,还剩最后一家银行,距目的地还有一公里。45岁的张小华一路狂奔,在下班前赶到了银行,此刻汗水已湿透衣背。

当然,急性子张小华也会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同事刘丽回忆,张小华找一名企业主核实情况,对方担心“说多了,今后会被别人为难”。张小华好言相劝:“组织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千万不要欺骗组织。”张小华耐心做其思想工作。过了两天,对方主动上门配合。

“张小华原来挺胖,这几年至少瘦了30斤。”板桥镇原纪委委员邓勤回忆,张小华多次提到过身体不舒服,但从没请假;交流到市纪委工作后,同事们也不止一次听他说过“不舒服”,但从未请人代班或耽误工作。

为工作愿自费买电脑,

为百姓愿随时放弃休假

进入常宁市纪委机关工作后,张小华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两个月学好打字。原来,看到新同事们打字敏捷,尤其是做笔录又好又快,张小华觉得落后了。

于是,张小华用了近两个月工资,自费5000多元买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下载了一套“金山打字通”软件,每天在家练习半小时。这台电脑,也成为他工作上的好伙伴,拿密码将文档锁得死死的。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租房10多年,时年43岁的张小华才第一次住进新家。2017年,张小华看中常宁城郊一处两室两厅小产权房,虽然不能办房产证,但看到价格,张小华心动了:总价14万多,折算下来单价不到1400元。于是,张小华向亲戚借了4万元,2019年搬进新家。张小华把卧室让给妻子和儿女,自己平常就睡沙发。

对自己苛刻,但为了让群众有更多的“得”,张小华没有半点怨言:

2017年端午节时,张小华在板桥镇担任纪委书记,樟塘村委因财务问题引发百姓上访,张小华放弃端午假期,在村里查了一天一夜的账;2018年,群众反映三角塘社区干部乱收费,张小华迅速查清了原支部书记廖某、原秘书刘某违规收取低保对象“办事费”等违纪事实。在纪检战线8年时间,张小华经手立案36起,给予党纪重处分11人。

用严尺挤干“水分”,用良善温暖群众

有人想找张小华“开后门”、“打个擦边球”,那绝对不可能。

2019年前后,国家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放补贴。三角塘镇有27个村,驻村工作队只有16支,11个村由镇干部联点扶贫,是否享受补贴?张小华直接投了“反对票”,原因是没有政策依据。

工程项目拆迁,个别村民想冒领补贴,张小华直言:“不是你家的,你一分钱也不能领”;在立项现场,张小华是“造价员”,测算出水泥、沙子用量,进而得出预算;验收现场,他又成了核算员,拿着一把尺子量到底,挤干“水份”;许多村支书都说,到村上办事,张小华担心增添负担,从不在村里吃饭;干部下村回来,想喝一瓶啤酒“打口干”,他喊停……

把纪律挺在前面,更把群众放在心中。2020年1月28日,疫情紧张,吴某一家从武汉回三角塘过年,拒绝居家隔离,一定要出门拜年尽孝。

“你看,你出门拜年,老人家多担心?万一有个传染,这算尽孝吗?”经张小华耐心劝解,吴某态度转变了。临别时,张小华留下手机号码,嘱托村上保障物资供应。他的每一句话,都落在大家心坎上。

这位严格的纪委书记,常常是身边人慈爱的“好大哥”,大家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张书记”。6月22日,张小华发了人生中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那是一条“轻松筹”募捐信息,为了援助同事的患病父亲。

“我在您看不到的地方永远爱您”

1976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张小华出生在常宁弥泉国有林场双河村。张蕊清楚记得,父亲多次讲他儿时的事情:“赶集时,清早爸爸背一根木头到集市,晚上换一袋米回家填肚子……”

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张小华,更懂得节俭与珍惜,并时常教育一对儿女。“爸爸每周只给我150元生活费,还要嘱托不要乱花钱。他自己,也只买生活必需品。”尽管生活苦,但女儿张蕊坚信:“爸爸很宠我。”

暑假里,张蕊提出打零工补贴家用,被张小华一口拒绝:“你在家多学点英语。”张蕊说:“爸爸见不得我受一点委屈。我说热,他就买风扇送学校来;我说有蚊子,他立即买蚊帐送来挂好……”有一次爬山,下山坡很陡,张小华担心女儿摔跤,叫张蕊双手搭着自己的背往前走,“爸爸,您的背是多么温暖。我在您看不到的地方永远爱您 ”。

张小华那套位于城郊老旧社区的“新房”,一进门就显得很局促,最吸引人的房间摆设,是一大叠奖状,他多次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老爸微信签名是‘成不了大路,就做最美的小径’。”张蕊说,“他没有惊天地的壮举,平凡而伟大。”

张小华曾说:“成不了大路,就做最美小径”

休息的时候,张小华喜欢看破案类的电视剧,看着看着就在沙发上睡着了。现在,“习惯睡沙发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但办公室门口那盆寓意小康富足的幸福树,会有更多纪检监察干部继续浇灌,肩负责任与担当,传递良善与温暖。(龙源)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