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卫士手记】慈利:贫困户的375万元分贷统还资金水落石出了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代炯琼 何显立 编辑:谢航 2020-10-14 16:58:51
 

“每户5万元,75户不就是375万元?”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金额最大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

2020年6月的一天,慈利县岩泊渡镇纪委办公室里,纪委书记几人看着计算器上的“3750000”纷纷露出惊愕的表情......

事情回到月初,岩泊渡镇纪委收到一条反映某村某合作社2019年向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免息贷款进行集资,并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的问题线索,可一年过去了,分红却杳无音讯。

镇纪委收到问题线索后,感到很震惊:“反腐形势如此严峻,难道真有人如此大胆?”“金额这么大可不是小事,必须谨慎小心,我们先从贫困户那里了解一下情况。”

镇纪委对该线索研究后,遂即展开了调查工作......

“张大爷,您知不知道贫困户有小额贴息贷款的政策呀!”调查组首先走访了贫困户张大爷,向其询问银行贷款的情况。

“知道,隔壁魏二也是贫困户,前两年就申请了贴息贷款搞生猪养殖,可红火了。”说起扶贫政策,张大爷头头是道。

“那您以贫困户的名义申请过贷款吗?”调查组询问。

“嗯,我好像没有申请过。”

“您仔细想一想。”

张大爷抽了一口纸烟,若有所思......

“噢!我想起来了,有回是签了个协议,是和村里的合作社签的,内容我记不太清了,反正说是有分红。”

“是签了个协议,好像是贷款的协议。”一旁的张大爷爱人补充道。

线索到这里仿佛有了眉目,镇纪委趁热打铁继续追问。

“应该不会错,村里就这一个合作社,我们又没和别的合作社签过协议,而且合作社老板是咱们村主任的爱人,协议是签了,但是分红一直没得到过。”张大爷爱人非常坚定的称与合作社签订过贷款协议,而她的一席话却让调查组陷入沉思......

“合作社既签订了协议,为什么又没音讯了?分红也没兑现?既然是村主任的老公,这中间是否存在什么猫腻?以贫困户名义贷款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离开张大爷家,调查组又连续走访了5户贫困户,发现大家的情况都和张大爷一样,签了协议却没拿到分红。

“您放心,只要是以您的名义贷款了的,我们一定尽力帮您把分红追回来!”离别时,镇纪委向贫困户许下了承诺。

之后,调查组转向镇扶贫站了解情况,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合作社以贫困户名义贷款的行为是有政策支持的,叫分贷统还,是全省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的创新举措,但是该村根本没有集体贷款的记录!”

这样的答复让调查组大为吃惊!大家心中的疑问更深了。调查组决定直接去找关键人物——合作社法人老张!

“老张,您是否与村里贫困户签订过贷款协议?”调查组开门见山。

“是的,签订过!”老张也回答的很爽快。

“那您是否向贫困户承诺过给予收益分红?”

“是的,签定协议的时候说了会将运营收益分享给他们。”

“那贫困户是否受益了?”调查组态度严肃。

“没有受益,我就直说吧!事情是这样的,2018年底我了解到有扶贫分贷统还这个政策,于是就开始准备申请资料,当时计划的确实是以75户贫困户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来开展养鸡产业,并与其中部分贫困户已经签订了协议,协议上说会分红给贫困户。但是后来由于自身条件不符合要求,最终没有通过审批,我也没有拿到资金......”老张一口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盘托出,至此,调查组的疑虑完全消除。

调查结束后,镇纪委向老张分析了事情的利弊,老张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马表示会尽快登门解释清楚,避免造成更大影响。

虽然这一次,镇纪委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大家却觉得欣慰,因为这样的结果,正是他们开展调查的初衷——老百姓的利益不能受损!同时,也认识到,身在基层,只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将工作做实做细,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心。(慈利县纪委监委 何显立 代炯琼)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