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微腐败”变成“大祸害”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赵婷 编辑:谢航 2020-05-21 17:29:31
 

近日,湖南省纪检监察系统自上而下纷纷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着重了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特别是“微腐败”问题线索。同时,省纪委监委向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出《关于加大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治理力度的通知》,聚焦扶贫领域“微腐败”多发易发问题。(来源:三湘风纪网)

缘何“微腐败”会引起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只因越是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微腐败”就越有可能酿成“大祸害”,一旦没有引起重视,及有可能波及整个脱贫攻坚大局。一方面“微腐败”腐蚀的是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微腐败”简而言之就是“群众身边的腐败”,群众往往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共产党从始至终都是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群众的信任比金子还宝贵。为了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无数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能让这一两粒“老鼠屎”破坏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另一方面“微腐败”降低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脱贫攻坚本质上是为了提升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各级干部通过多项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可若时时有“苍蝇”在群众耳旁、身边嗡嗡响,那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仍旧会大打折扣。因此,越到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决战期,越要警惕和治理好“微腐败”问题。

“微腐败”治而不绝,甚至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多发易发,最根本的客观原因便是“微腐败”的隐蔽性强,形式多样,难以被发现和监管。同时,其也有深刻的主观原因,那便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总是认为“贪一点儿”没有问题,将“微”约等于“无”,将手伸向了群众的“奶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越是对群众身边的权力,越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既要畅通拓宽“微腐败”反馈渠道,又要深化惩治“微腐败”的长效机制,防治结合,有效阻断“微腐败”发生,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拓宽“微腐败”的发现路径就要让群众“开口说话”。对于“微腐败”,群众最有发言权,因为其是“微腐败”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必须畅通群众反馈“微腐败”问题的渠道,既要热情接待群众来反映问题,也要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发现问题。此次全省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走村入户,就是走到群众身边,面对面倾听群众反映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通过其他方式拓宽“微腐败”问题发现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让群众监督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一旦发现“微腐败”问题,就务必要充分用好“问责利器”,对“微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直接人员的责任,并依据规定“一岗双责”,对有关领导进行问责,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让其“不敢伸手”。同时,也要避免“一阵风”式督查问责,要用长效机制预防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是到脱贫攻坚后期,我们的党员干部越要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定人民立场,走好人民路线,护好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永定区纪委监委 赵婷)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