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读《曾国藩家书》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李海英 编辑:谢航 2020-03-30 17:40:33
 

很多人是在历史课本里知道曾国藩的,但我了解曾国藩,是从读《曾国藩家书》开始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曾国藩始终秉承的儒家信条。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治国平天下”,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而在身后许多年,他还在精神与文化层面影响着他的家族、影响着世人,那就是“修身”与“齐家”。

200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然而,曾氏家族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曾氏家训家规力量之强大,带给当今社会无穷启示。

曾国藩一生,除了对自己严格自律,亦对家人要求甚高。他悟出了家族兴衰的秘密:“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他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更加深厚的“八本三致祥”家训思想体系,用最通俗的语言,阐释了治学治家治国的精髓。

不过,曾国藩更多的治家思想之精华体现在他写的千余封家书中。这些家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经邦纬国、行军打仗、治学修身,小到居家日常、人际琐事、养生之道,事无巨细,无不涉及。

曾国藩对家族的繁荣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家书中要求子弟“勤俭自持,习劳习苦”,指出“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再三要求不能有骄奢之气,做了官更不能追求金钱、贪图发财。1849年在《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信中,他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曾国藩很注重把这种清廉自律传导给子孙。1864年,他已经受封侯爵,16岁的儿子曾纪鸿去长沙参加乡试。当时的科举考试,递条子打招呼走后门的现象较多。曾国藩怕儿子误入歧途,在开考前写信给纪鸿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考完发榜之前,曾国藩又写信告诫儿子:“断不可送条子。”这次乡试,曾纪鸿榜上无名,以后多次应试,均未取得好的结果。然而,曾纪鸿始终未借父亲之名拉过关系,曾国藩也没给主考官打过任何招呼。

直到今天,《曾国藩家书》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和热议,看似絮叨,却是苦口婆心,真知灼见,让人思考,给人警醒!(慈利县住房保障和房产市场服务中心:李海英)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