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路上】唐芳雄: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张纪宣 编辑:张交通 2019-11-26 08:34:57
 

  唐芳雄,张家界市纪委监委第七审查调查室干部,自担任桑植县官地坪镇梯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这个胸前佩戴党徽、鞋帮上挂着泥、脸晒得黑乎乎的“85后”纪检干部,被村民亲切称为“小唐”。

  在唐芳雄和市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梯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变整洁了,村里的闲人懒人少了,村民口袋里的钱多了,从昔日贫穷落后的深度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全市文明村镇。 “小唐”成了贫困户的贴心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唐芳雄在贫困户家了解莓茶生产及销售情况

 

  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面对工作的千头万绪,唐芳雄首先从支部建设上迈开了脱贫步子。他说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工作队必须紧紧依靠支部、相信支部、建设支部。2017年4月21日,进村第一天,唐芳雄就与工作队在简陋破旧的临时村部迅速召开村支两委和党员组长会议。

  唐芳雄如今还记得村民的眼神,那是期望,是信任。

  为了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岗位,第二天,唐芳雄便开始走家串户。靠着一双脚板,唐芳雄踏遍村里的角角落落、山上的沟沟坎坎,仅1个多月就走遍了全村112个贫困户,列出工作清单63项,对每一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第一书记,唐芳雄深知党组织在同步小康路上的关键作用。现在的梯市村是由原梯市、大茂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村两委主职干部思想认识不统一,经常闹不团结,难以形成合力,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内耗。针对村里软弱涣散的实际情况,唐芳雄决定首先对村支部党建“下手”。

  从要求佩戴党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到组织村“两委”成员外出学习考察,一项又一项,他以初心唤醒初心,以使命带动使命,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愈发坚韧。

  在唐芳雄的努力下,梯市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各项工作也在梯市村党支部的带头下顺利开展了起来,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真正找到了“主心骨”。

  2018年,梯市村党支部被桑植县评为脱贫攻坚战斗示范堡垒。这是支部的荣誉,也是对工作队的肯定。

  

 

唐芳雄在走访贫困户,核对有关情况

 

  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要想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必须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梯市村没有村部,为了更好发挥组织功能作用,唐芳雄与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二层的现代化村委会办公楼,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群众搭建了桥梁。

  村干部开始值班了,群众诉求有地儿反映了,群众的心也离工作队更近了。郑某军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居住在不通路的山里,在工作队的动员下,终于愿意从山里搬出来。一开始,郑某军对易地搬迁极不信任,认为那是骗老百姓的,国家不可能无缘无故给他们屋场,让他们修房子,还给他们补贴。唐芳雄就带领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宣传国家的好政策,并鼓励他第一个修建,让他当样板。这样,房屋外观式样一致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见雏形。为了实现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唐芳雄又鼓励郑先军发展莓茶。在各方帮助下,他家开始试种2亩地。第一年收成后,尝到甜头的郑先军扩大种植规模,老婆李小元专门在家经营莓茶。勤劳肯干的老郑夫妇,成为了村里“莓茶产业致富能手”。通过易地搬迁和产业扶植政策的落地,唐芳雄赢得了郑先军的信任,工作队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路通了,人勤了,村富了

  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村组道路硬化怎么申报?安全饮水问题怎么解决?村小学重建怎么落实?村里的大事小事、群众的急事难事,每一件事都考验着唐芳雄的能力和勇气。

  梯市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收入主要是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全村700多亩耕地,大多种植玉米和豆类,每亩收入仅1000元。脱贫需要有“造血”的能力,驻村后,唐芳雄带领扶贫队伍坚持产业扶贫,经过多地考察论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莓茶产业450亩。2018年,梯市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了9300多元,实现83户295人脱贫。

  “修路”一直是村民挂在嘴边的字眼,村里唯一的一条水泥路是多年前修的,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破败不堪,路基两旁长满了杂草,下雨便泥泞难行,行人及车辆非常不便,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大型车辆根本无法进入,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可让村民自己修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唐芳雄与工作队积极“化缘”,通过单位帮助,从桑植县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募集到1000多吨水泥,剩余困难通过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协调解决。

  梯市村大湾组有一对亲兄弟,哥哥邹某耀与弟弟邹某生因为关系不和多年没有来往,即使老父亲去世,身为弟弟的邹某生也未到场祭奠。哥哥家通过日积月累,慢慢过上了好日子,弟弟却因为下肢瘫痪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条件的差异让两兄弟更加势如水火。弟弟邹某生为了修通入户公路,需拆掉哥哥邹某耀的老屋,因两家关于补偿的标准出入太大,拆迁未能顺利进行。邹某生妻子态度蛮横,便强行拆掉了邹某耀的老房子,导致两家矛盾更加激化。哥哥邹某耀发誓要把弟弟邹某生告上法庭,让他通不了路,行不了车。

  为了化解这个矛盾,唐芳雄先后五次与镇、村干部一起,上门做邹家两兄弟的思想工作。最后,矛盾得到了调解,水泥路得以打通。

  目前,全村水泥路硬化10公里,14个村民小组,已有11个小组水泥路入户,剩下的3个小组,也已经实施了通达工程,路面铺上了石子和沙子,“下雨一脚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有市纪委这个“娘家”的支持做后盾,唐芳雄义无反顾地做着帮扶工作。为了改变人畜饮水靠接“望天水”的困境,他邀请水利部门的同志们来村里进行实地考核,制定了相应措施,从附近的水源点铺设10.2公里的管网入村,家家户户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为了实现村民搬出“深山沟”的愿望,他与工作队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300多万元,全村实施易地搬迁27户86人;为了实现稳定脱贫,全村新栽种莓茶430亩,直接引导76户贫困户脱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为了大力发展教育,落实教育扶贫重任,在市纪委的指导下,他带领扶贫队伍筹措社会扶贫资金450万元重建村级小学;为了不让学生因贫辍学,他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实现48名留守儿童微心愿,募集善款46万元,累计帮助511名学生顺利入学......梯市村多年薄弱的现状得到了根本扭转,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陡增。

  奋战在扶贫一线,唐芳雄周一至周五要吃住在村里,就算是双休日也往往因为有临时工作和任务,很少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沉下身子、时刻心系百姓,在他舍小家的“亏欠”里,饱含着他顾“大家”的沉甸甸的责任。

  “思路清晰、工作务实、作风严谨、成效明显。”这是领导对他的评价。桑植县“最美扶贫人”、“向上向善张家界好青年(扶贫助困)”等称号是组织对他的认可。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村民那句亲人般的称呼“小唐”。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