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海南省白沙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邢诒仪本是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娃,通过买学历、改年龄、编工作经历,戏剧的一段人生从打工、做生意、当联防队长开始,到后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再一步步走上仕途,到镇党委书记、县委常委。然而,因为妙用权力,以自食苦果落幕,最终换来的是: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有期徒刑13年6个月,罚金350万元。
虽说邢诒仪是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娃,但他却有一个“当官发财”梦,并付诸实践,还当上了副县长。只是邢诒仪是个政治上极其贫困的“假、横、贪”,沉溺在对权力的无限迷恋不能自拔,通过帮人承揽项目等方式大肆收受贿赂,数额高达2088万余元。在白沙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论贪腐,想必他也首屈一指了。
“权力的妙用”是邢诒仪在忏悔时提到的,无非就是指的为贪腐分子所深谙的权力“魅力”。纵观贪腐案例,其实如出一辙,都是没有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对权力进行了妙用。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的工具,在权力的辅助下疯狂敛财;有的把权力当作个人炫耀的资本,声称当官就是当的这个感觉;有的把权力当做亲友的“保护伞”,办事优先的“牌子”等等。不费吹灰之力坐收巨额钱财,收不尽的笑脸、奉承话,哪怕本尊不在场,亲朋好友都能“打牌子”办事情,岂有不妙之理?
只是一旦事发,就大事不妙。
党员干部妙用公权力谋一已之私,较之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其危害更大,单纯的就百姓来看,实际上未解真难题、百姓未得真实惠,实为未为。而就其本身来看,其为在谋私。这也就是有的干部看似日理万机、四处奔波,但个人政绩不良,百姓口啤不佳的原因所在。公权力不为公、公职人员搞“小圈子”“搭天线”、损公肥私,不仅破坏了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污染了当地政治生态,更由于不为乱为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说到底还是侵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作为党员干部,手握公权力,握住的还有国家发展大计的接力棒,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用生命、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每一代接力人都应当心怀初心使命,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杜绝妙用权力,与反腐倡廉其实趋向相同,理归于一。问题的根源还在思想上,正如本案中邢诒仪也最终承认,“一切都是从放松学习开始的。”好比民以食为天,党性修养、道德情操的培育,是共产党人精神食粮的供给,贵在坚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及时将妙用权力、悬崖勒马的干部拉回正道。(慈利县纪委监委 王彪)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