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公饷赚私钱,哪有这等好事?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8名因违规经商办企业的公职人员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成为干部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自古当官发财本两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干部既走当官道,又想做发财梦,迟早翻船的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发人深省!(1月1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当官发财本两道,不可与民争利,这是先人们留下的谆谆教导。即使在封建社会,当官与发财也是决然两途。“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唐垂拱三年,左相苏良嗣留守西京,当时尚方监裴匪躬查核西京禁苑,见禁苑内蔬菜水果长势喜人,准备出售取利。苏良嗣曰:“昔公仪休相鲁,犹能拔葵、去织妇,未闻万乘之主鬻蔬果也。”意思是说,从前公仪休任鲁国宰相,拔掉园中的葵菜,辞退家中织帛的妇人,不许家人与百姓争利,未曾听说大国的君主出卖蔬菜水果的。可见,“为官”与“发财”不可兼得,这是前人都早已明了的常识。
原本,为政或经商,只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若做出从政选择后仍得陇望蜀,或亦官亦商,以“权”食“利”,做着当官发财的“黄粱美梦”,便是对权力的亵渎,也是对制度的破坏。“一边领国家工资,一边在外面开公司赚钱,哪有心思为人民服务呢!”权力染上了铜臭味,便是最大的政治风险。
“我觉得当公务员可以领到一份稳定的收入,开公司又能从中获得赚钱的欢愉。本来以为是一举两得,现在看来,真是犯了浑……”利令智昏、得陇望蜀,妄想占尽好处,殊不知早已走到了危险的边缘,逾越了红线。
“身份即是责任。”干部手中的权力、衣食俸禄均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公仆,其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当了“人民的公仆”又妄想媷人民的羊毛,这不仅会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还会破坏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贻害无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告诫党员干部,“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
当官发财“两条道”,实际上是给党员干部立起了一条“戒尺”,划出了一条“红线”:想当官就莫求发财,想发财就别来当官,决不能脚踩两只船,否则迟早完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谆谆教诲,是忠告也是警告,可谓良药苦口、语重心长。
在其位谋其政。共产党人为官,图的是造福百姓。清正廉洁是本分,执政为民是根基,知责尽责、安守本职、一心为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留下百姓念念不忘的政绩回响,那才是一个为官者最大的财富。(桑植县河口乡政府 周俏丽)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