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干部岂可沦为“围猎者”的囚徒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周俏丽 编辑:张交通 2019-01-07 17:18:04
 

  “没有拿不到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这曾是四川省遂宁市招投标市场上围标团伙的公开叫嚣。这种乱象的背后,正是“四大团伙”疯狂围标、监管人员监守自盗、公安局长充当掮客,“围猎者”与甘被“围猎者”沆瀣一气的腐败链条,机关算尽钻漏洞,竹篮打水一场空,37名党员干部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4人已移送司法机关,且被收缴违纪违法所得373万元。(12月31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金史·宣帝纪上》:“戊子,禁军官围猎。”“围猎”一词,原是指提前布好诱饵、陷阱,伺机合围而猎。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一方面隐喻行贿方势力强大,致使当地政治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也暗含了这种“围猎”的“成果”颇丰,此招一出,鲜有能成功逃脱者。

  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不难发现,很多领导干部出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成了不法分子的“囚徒”。如痴迷兰花的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被商人套牢的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林楚欣,还有此次在四川遂宁招标案中,曾担任大英县副县长、县公安局长的陈小平,接受“四大团伙”洪某的“长线投资”,并在该案东窗事发后,扮演掮客的角色,拿犯罪嫌疑人的钱去行贿遂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

  为何利益集团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诱发因素多种多样,但根本原因离不开权与利的缠绕纠葛。行贿的本质是谋利型犯罪,其根本动机和最终目的在于获取不正当利益。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手握权力,可供支配资源巨大,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他们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他们去,往往会成为“围猎者”不择手段、重金下注的对象,因为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带来的利益回报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秉公用权、交往有矩,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警告发人深省。防范被“围猎”,领导干部自身是内因,起关键作用。古语有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除了保持头脑清醒,防范被“围猎”还需要有政治定力。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如果意志不坚、定力不够,就容易跌入“围猎”者用房子、车子、票子搭设的陷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有被“围猎”的警觉。

  法律、制度和监督是外因。“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防范领导干部被“围猎”,一方面既要全面布控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从制度上厘清权力边界,铲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土壤;另一方面又要向“围猎”与甘于被“围猎”者亮剑,坚持行贿受贿两个“毒瓜”一起查,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让“围猎者”寸步难行。(桑植县河口乡人民政府 周俏丽)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