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抽丝剥茧 巧解“心结”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周俏丽 编辑:张交通 2018-11-21 16:56:27
 

  “今年5月你反映的有关问题,现将调查结果告知你……如果没有异议,请在回复函上签字。”

  “我不签!为什么蒋某同样不符合条件,也能搞到补助……我绝不服气!”

  听着这位老党员脱口而出的“真心话”,终于才恍然大悟,难怪总是不得法门,原来他的心结在于此。

  事情还得从6个多月前说起。2018年5月,河口乡第一次接到尚某要求享受离任村主干补助的申请。根据党委会议安排,特成立由乡纪委和党建站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其任职时间、诉求反映等问题进行详细核实。

  根据桑组通〔2017〕15号文件精神,离任村主干补助对象主要是指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曾在村支“两委”中担任村书记、村主任和村文书职务,达到三类补助标准可享受该政策,但最低任职年限至少要达到连续6年以上或累计9年以上的要求。

  我反反复复研读文件,熟悉政策后,开始作为一名“学徒”跟着纪委书记和组织委员一起接访。

  “我从1971年开始在村里担任大队长,一直干到1984年,连续十多年任职没有中断,怎么就不能申请村主干补助了?”

  一个78岁老人,满头白发,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里担任大队长(村主任)多年,要求享受离任村主干补助,似乎理所当然:因为根据尚某本人反映的情况,符合文件规定的补助二要求——任三大主干连续10年以上,或累计15年以上正常离任者。

  没有一般“上访户”的胡搅蛮缠,尚某开始彬彬有礼,保持了一个党员、村主干的素质和风度,看上去更是正气凛然,胸有成竹到让人不容置疑。

  “我觉得他讲的可信度很高。”私下里,作为初出茅庐的我对这位老党员的印象很好。

  “那你有证据吗?”

  “那时文化大革命过后,哪还有什么证据?不信,你可以去村里问问,哪个不晓得?”

  据尚某口述,其本人在1968年平反后,1971年复职,在村里担任大队长(村主任)一直到1984年,期间没有中断。

  第一次我们调查了该村各村主干,根据反馈的信息,概而言之即不是村里不同意这位老党员申报补助情况,而是他的确不符合要求。随后,我们又对该村提供的相关证明人进行了取证。调查发现,证明人所说话语的可信度很低,要么“好好先生”怕得罪人,要么事不关己,卖个人情又如何?

  第一次“办案”,就遭遇了“卡脖子”。

  “现在村里的书记等人就是恨我,专门不让我搞,他们讲的话如何能信?你们干部怎么能偏听偏信?”一提到村支两委目前的班子成员,尚某就言语过激、愤懑不平。

  “我们并非偏听偏信村主干等人的证言,如果你对他们提供的证人有异议,你当然可以另外提供证明人,我们都会竭尽全力一一调查,”纪委书记耐心解释道,“而且证人证言只是佐证的一方面,我们还会通过多方取证来调查你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然而,正是他自己提供的证明人,让我们更加疑心并谨慎。

  面对证据链无法排除“合理性怀疑”,第二次调查,我们开始推翻先前掌握的资料,复盘重来。

  重新给当事人做调查笔录,然后分别走访了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人:尚某任职期间90多岁的老支书、村主任、民兵营长还有在世的党员、群众等,由于年代久远,熟悉情况且记忆清晰、谈吐清楚的人为数不多且分散各地,这一调查就持续了四个多月。

  期间,尚某还多次到县里上访。

  “……反正你们不让我享受到这项补助,我就到县里、市里上访去!”一改开始让人心生同情的憔悴形象,此后的尚某一直咄咄逼人,语带“威胁”。

  顶着上访人越级上访的压力,在纪委书记和组织委员的带领下,我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证明人进行多方走访取证,并在县档案局查找了从1960年以来的党员花名册及其任职档案……

  经过多方调查核实,以及多位证人证言与档案资料的相互印证,今年11月初终于得出结论:尚某任该村大队长累计任职4年,未达到离任村主干补助最低申报要求。

  所谓的千回百转,不过如此吧。“以后万万不可凭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来评价和判断一个人、一件事了。”从第一次的“看走眼”到如今的水落石出,这次办案让我暗暗下定决心并汲取教训。

  “今年5月你反映的有关问题,现将调查结果告知你……如果没有异议,请在回复函上签字。”

  “我不签!为什么蒋某同样不符合条件,也能搞到补助……我绝不服气!”

  “谁说蒋某不符合要求也享受补助了?”

  “你别管,反正我有自己的渠道,不要以为你们可以和村里联手瞒天过海!”

  “老主任,你别发火,放心,我们的回复都是有根有据的,”面对上访人的“怒火冲天”,党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解释道,“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老党员、村主干受委屈、寒了心,因为你们曾经的付出都是有目共睹的。”

  “比如你也认识的另外两位离任村主干,年限和要求都达到了,哪怕他们自己没有主动申报,可是党委政府在了解情况后,立刻组织召开会议进行核实,一旦符合要求就申报成功了……我们只是严格按照文件和政策要求去执行,凡是符合政策的,希望尽量都不要被漏掉,但不符合要求的,绝对不会轻言大意,让人蒙混过关……”

  看到我们拿出离任村主干补助享受名单及各部门提供的相关佐证,还有村党员大会未通过蒋某申报离任村主干的会议记录后,尚某终于“泄火”了。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原本就没想要什么补助,即使能够拿到补助也享受不了几年了,但我就是咽不下这一口气,村里凭什么只欺负我,都不符合离任要求却只给蒋某申报?”

  “咽不下这一口气”,就是不断上访人尚某的“心结”,所以一开始哪怕证据如山,答复完美也不能让当事人满意。

  调查事实易,巧解心结难。这次调查,让我深深体会到依纪依规依法履行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千头万绪都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绝不容许任何主观臆断,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党规为准绳,不为外物扰、不被外表惑,这样的调查才会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样的调查才会让诉求当事人心服,这样的调查也才会让政府部门保有公信力。(河口乡人民政府 周俏丽)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