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桑植县通报2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其中一起是原蹇家坡乡燕落界村党支部书记田兴德因违反廉洁纪律的问题:2014年5月,王义双承建原蹇家坡乡燕落界村张家坡组道路改扩建工程,为感谢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田兴德帮其协调处理因修路占地产生的矛盾纠纷,免费为田兴德家砌筑了一条长24.1米护坎,价值6677.8元。事后,田兴德没有给王义双支付应属个人承担的砌筑护坎费用,其行为违反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相关规定。2018年7月,田兴德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以小见大,那些自以为“小事”的部分,恰恰对我们从事的某个环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之时,甚至会酿成大祸,输了“全盘”!
从通报的违纪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之弦还没有绷牢,甚至心存侥幸的行事作风还没有收敛:今日接了一包烟,明日吃了一餐饭,后天可能直接就收了几张现金……警惕和敬畏之心丧失,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思想暗处的滚滚浊流就会如滔天洪水汹涌而至,蚀尽那片熠熠生辉的白色羽毛上最后一抹光泽,彻底湮没那颗曾经朴实、忠正、勤勉的心。
为什么守不住小节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节”,对“小节”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腐蚀剂!小节失守,大节难保;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我们决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决不能以小节失守“就只这一次”来开脱自己,决不能以小节毛病“多少有一点”来放纵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干部的腐化变质,它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一场类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一名干部作风出了问题,不仅反映在个人的品德操守不端上,很大程度上还会“传染”给家人和身边的干部,带坏一群人,影响整个干部队伍形象。一件小事上的作风不正,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歪风,腐蚀党的机体,进而影响党风、政风和社风。
从某种意义上讲,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存在着腐败的风险。要强化“治末病”,防范于未然,强化“正歪树”,警钟长鸣。对自律不严的党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咬耳朵、扯袖子”,防止小错变成大错。
作风无小事,慎初得始终!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在纪律面前不越雷池半步,“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天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个大臣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说:“见解独到。”遵守纪律的人,一定是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快活的人、一个值得党和人民信赖和重托的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守住小节,而且要管住小节,既不能迁就自己,更不能放纵他人。对于小事小节问题,要敢抓敢管、早抓早管、严抓严管,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积小成大、因小失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止之于未发。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于民,也可能劳民伤财;既可帮助领导干部实现理想抱负,也可能将领导干部腐蚀得面目全非。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一线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用好纪律戒尺,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强化“从小事入手、从最初开头引导远胜事中监管和事后惩戒”的意识,方能把“不正之风”扼杀在摇篮里。(桑植县河口乡人民政府 周俏丽)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