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它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好的家风对后人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对社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身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正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就像是组成国家的机体细胞,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四知太守”杨震的子孙皆能守清白家风,清廉自重;北宋包拯的后人均能清廉公正;北宋大臣司马光的儿子及守园人都谨守礼法,清白相承。这表明官员家庭一旦形成良好家风,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能涵养自身官德,还能使家人子弟和后世子孙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继承其优良品德和优秀传统。然而明代首辅严嵩奸贪狡诈,致使其儿子严世蕃更是生活腐化、贪酷成性,从而导致严家被抄。今天,江西省政府原副省长李贻煌“修身不严、带坏家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家风势在必行。
树良好家风,要把勤于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放眼古今,圣贤由学而成,科学家也因学而得名。当我们步入校园,入眼的均是关于刻苦学习的名言,当我们走向社会,发现一个人因为学习而强大,一个家庭因为学习而富有,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因学习而不断富强。勤于学习的家风让我们摒弃愚昧无知,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头脑,从而提升我们的能力,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学习,还要做勤于学习的表率,带动家庭一起学习,激发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
树良好家风,要把甘于清贫作为价值追。“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甘于清贫,它本身是一种道德情操,一种保持廉洁、自觉抵御腐朽没落思想的精神武器。我们只有甘于清,才能坚守本心,不为世俗的金钱所迷惑,从而迷失自我,深陷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沼泽而无法自拔。今天,我们不少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被查处的原因是向扶贫资金伸手,贪污腐化。但回望过去,有很多为革命事业“出淤泥而不染”的先贤,也是他们才成就了而今的中国。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守住清贫、甘于清贫,才能心底无私、包容大爱。所以,我们要将甘于清贫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用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影响家庭,为家庭带去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树良好家风,要把敢于担当作为行为指南。“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敢于担当是一种境界,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一个人,不管你身处何种位置,都有该职位赋予你的职责,作为儿女,孝顺父母,赡养老人是一种担当;作为企业老板,为群众负责,把好质量关口是一种担当;作为国家干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一种担当......担当作为为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将勇于担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并将这种意识传递到自己的家庭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幸福家庭。
树良好家风,要把乐于奉献作为人生信条。“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乐于奉献是一种人生品格,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扶一把老人,让一次座位的小小举动。举目四望,学雷锋雷锋精神已成为每所学校、每个地区的必修课,他们以讲座、标语、广播、宣传片的形式渗透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国家在以榜样的力量了宣传和弘扬奉献精神的伟大。所以,我们不仅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仅仅相连,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和高尚品格,拓展了生命的维度,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要以榜样的形式影响我们的家庭甚至社会,营造和谐美丽的大家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我们只有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才能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这伟大的时代,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画卷。(芙蓉桥白族乡人民政府 黄银萍)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