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县乡村的督查检查考核要减少50%以上。一时间,基层同志相继转载分享、普遍叫好称颂。更是急切的期盼这项规定能够落地见效,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干实事。
督查检查考核是督促下级完成工作的一种常用手段,用好了能够有效推进工作。可是,从基层的反映和近期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上级的督查检查考核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给基层增加了诸多工作负担,干扰了基层正常的工作运行。更为糟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滋生出了不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弊病,饱受基层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诟病。
“基层苦督查检查考核久矣”。尽管基层干部普遍承认,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确实对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针对性有很大的帮助,但“凡事皆有度”,基层干部在有部署、有计划、有统筹完成各项上级安排工作的同时,也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顺应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处理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倘若被一系列督查检查考核占去大量的时间,基层对群众利益的维护和发展,社会上纠纷的协调,发展中短板和缺陷的补齐等问题都会受到时间和精力不够的影响。
《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进行反思,把自身摆进去,放到通知要求所摒弃的目标中去对比,对这些形式主义、走过场,花拳秀腿的做法要大力摒弃,给基层干部松松绑,给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到群众中去,把干群关系融洽起来,把实际工作抓起来。上级部门拟定考核办法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多到群众中走一走,要结合基层实际,为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以考核来迎接考核。这需要上级单位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多些“不打招呼”实地调研,及时掌握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难题,不断增强督查检查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真正做到“少而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释放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助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基层的大踏步发展汇聚更多合力。
中央此番及时发文,可谓是及时雨!为基层工作切实“减负”,着实抓到了一线干部心坎上。只有让督查检查考核成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才能够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只有让督查检查考核回归本原,才能够让党员干部的眼睛朝下,沉下身子,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
有了这50%以上的时间,基层干部就可以腾出手来,回归本职工作。我们应该统筹各项督查检查考核,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转变工作思路,担当作为。真正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桑植县纪委监委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袁家奎)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