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10月10日在京表示,一些地方因为担心扶贫考核评估过不去,出现了拖延症倾向。(10月10日央视网)
去年同月,苏国霞曾以“急躁症”形容部分地方的扶贫现象。不论是脱贫“急躁症”还是“拖延症”,都违背了扶贫的初衷。
一方面,脱贫攻坚,各级政府都立下了军令状,一些地方或为追求政绩,或为争取扶贫资金,搞“数字脱贫”、“纸上脱贫”,患上脱贫“急躁症”。
另一方面,脱贫攻坚考核越来越严,一些地方担心考核通不过,或是一些地区戴上贫困帽后,国家给予了大量政策、资金的支持,这些地区觉得“冬暖夏凉”,就捂住帽子不愿摘下,患上脱贫“拖延症”。
“我们的工作到底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还是对自己的政绩负责?”苏国霞的发问掷地有声,脱贫攻坚事关民生,扶贫工作的答卷是做给百姓来看,是呈给历史来检阅的,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既不能一昧求快,也不能拖拖拉拉,只有“脚踏实地”,才是真扶贫。
如何解决脱贫攻坚工作的“急躁拖延症”,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力。
首先对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积极引导。要加强学习强度,引导扶贫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的扶贫观念;要创新学习方式,既要集体共同学习,也要灵活运用“碎片化学习”,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要考核学习效果,既要采取定期集体考核的方式,也要灵活运用“积分制”、“谈话式”、“采访脱贫对象式”等考核方式,随时随地考核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不佳的要予以警示,对懒于学习的要严肃问责。
其次对脱贫工作要加强考核,严肃问责。要以实事求是作为标准,根据地方脱贫条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式;要细化分工,脱贫责任到人,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评价,细化问责措施;要通过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杜绝“数字脱贫”、“纸上脱贫”,对脱贫“急躁拖延症”严肃问责。(汉寿县纪委 陈艺野)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