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通报五起与“酒”有关的典型案例。其中,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政府接待办购买高档酒水2007瓶花费120万元,一时间让人惊愕不已。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高档酒水。然而,个别地区和单位却依旧我行我素,采购非高档酒不买,接待非高档酒不上,而“高标准”招待的背后,往往上演“高速度”堕落的腐败盛宴。
现实中,个别干部在接待上级领导时,把酒桌当作拉近关系、架设天线、找好依附、系好裙带、站好队伍的天赐良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唯恐酒水菜肴不够高档而折了自己“面子”,撤了上爬“梯子”。某些怀着“当官做老爷”错位“官念”的上级领导,往往以招待是否热情、菜肴是否可口、酒水是否高档作为下级是否欢迎自己、工作是否合格的“度量尺”。如此一来,高档酒水成为心照不宣的接待“标配”,故意开低酒水单价、矿泉水瓶装酒、公酒伪装成私酒也便不足为奇。
明宣宗《酒谕》有言:后世耽嗜于酒,大者亡国丧身,小者败德废事。事实上,“不喝酒不办事”“酒瓶就是水平,酒风就是作风”“一只手拿药瓶,一只手抓酒瓶”等酒桌亚文化,只会让“无酒不成席,不醉不尽兴”的“酒桌潜规则”更加泛滥,让“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式“酒桌办公”更有市场,为胡表态、乱拍板、弃原则、舍底线、开后门者提供更多的腐败空间。而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不仅可能让“设防”变成“撤防”,酒水之中更可能勾兑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慢性毒药”,进而毒害干部肌体,“稀释”干群感情,“泡软”党性原则,冲破红线底线,“醉倒”干部作风。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纪律规矩是一张幸福“保单”,不论高档酒还是低价酒,一旦上“公桌”都可能酿成“舌尖上的腐败”,而要整治“酒风”,肃正“作风”,还需作好自律和他律两篇文章。一方面,党员干部要重自律。束住心,管住嘴,关住胃,用好“反光镜”,经常“回头看”,拆穿饭局吃请“人情围猎”伪装,及时修正作风“航道”,防止落入“免费午餐”陷阱,切实封好腐败入口。另一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及时发现“四风”新“变种”和“隐身衣”,善敲“晨钟”抓“早小”,给党员干部的思想上安上“铁夹板”,行动上紧上“螺丝扣”,又要敢扒“马甲”善“点穴”,找准要害切除酒风“毒瘤”,让局部不适的肌体病愈,让恶醉强灌、花天酒地、诗酒游宴等酒桌乱象在干部队伍中彻底绝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餐桌上嗅不到“酒精浓度”,方显干部日常“作风硬度”。党员干部只有真正从酒桌上解放出来,少酒气,多底气,长朝气,扬锐气,才能避免在“干杯”声中“干”掉优良传统,“干”掉原则底线,“干”掉党纪国法,继而“干”掉自己。(津市市纪委杨琦)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