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一)
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利用经济组织套取扶贫项目资金问题
在各级纪委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中,一些基层干部借参与扶贫项目之机,和企业、合作社等勾结,甚至以自己控制的企业参与扶贫项目获利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川省成都市区县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现象。针对这类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当地纪委也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扶贫项目的全链条监督。
(一)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居然成了贪腐的工具
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河村位于成都平原北部,2008年以前一直是彭州市级贫困村。村民们的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2016年该村人均收入15862.45元,仍处于当地较低水平。
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都能招来“苍蝇”。2010年,彭州市开始规划新一年巩固退耕还林工作。从2007年3月就担任丹景山镇林业站站长的游小玲听闻这一消息后,打起了借公家的“鸡”下自己的“蛋”的主意。
游小玲的“小算盘”拨得啪啦啪啦响:借用合作社名义向相关部门申报退耕还林和养殖合作社项目,以此套取巩固退耕还林丰产措施项目和家禽养殖项目补助资金。
计划“天衣无缝”,就差一个村来承接项目了。几经斟酌,她看中了该镇石河村党支部书记、石河村养鸡合作社负责人许明才(另案处理)的双重身份,于是主动找到许明才,把计划全盘托出。
“等项目资金下来后,扣除实际的开支,剩下的钱我们把它分掉。”游小玲向许明才许诺。许明才看到有利可图,立即应允。
一番“缜密”运作之后,游小玲等人在未实施任何项目内容的情况下,编造了一套虚假项目资料,也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2012年8月,划拨到石河村养鸡专业合作社账户22.9万余元被众人私分,其中游小玲分得8万元。
此后游小玲等人越来越胆大,越来越疯狂。2011年至2013年,她又与丹景山镇东河村时任支部书记、东河村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的李宗银(另案处理)用同样的手法套取了一个45万余元的丰产措施项目,游小玲从中获取13万余元。
2014年9月,游小玲等人的违纪问题浮出水面,她本人也被市纪委立案审查,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月,游小玲将部分违纪款共计20余万元全部上交到该市纪委。
2016年5月27日,彭州市纪委给予游小玲开除党籍处分。2016年8月,彭州市人民法院判决游小玲3年10个月有期徒刑,2016年9月18日,游小玲被彭州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开除公职。
游小玲案件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警示,彭州市纪委在该市林业和园林系统召开专题剖析会,并采取系列措施保证林业项目专项资金规范运行:制定《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资金一卡通”,将补助资金直发到农民实名账户,由该市林业和园林纪检组进行随机核查。同时,从项目申报开始加大公开力度,项目完成后,归档资料必须包含项目实施前后的对比照片,加强对项目验收结果和资料的公开及监督。
(二)靠着假合同,村支书把扶贫专项资金骗到手
“镇党委领导已经同意我这么做了。我们可以重新签一份合同,虚增一部分的费用。”四川省简阳市平武镇玉林村的党支部书记邓发权“光明正大”地拿着一份虚增款项的合同,还口口声声“领导同意”。
事情得从2005年玉林村的新村扶贫项目说起。项目包括修建提灌站和铺设提灌站到蓄水池等地的倒虹管。2005年11月底,邓发权与其他几名干部一起去买水泵、PE管道、补偿器及配件等设备和材料,与机电公司老板签订了购买合同,合同总价84000元。
事情到这本来进行得好好的,哪想私心作祟的邓发权在十余天后突然给村上其他干部提出,自己以前给玉林村跑项目时垫支了10000多元费用,现镇领导同意通过增加合同金额来处理垫支费用。几名村干部只知道他以前去帮村上跑过项目,但是否垫支不清楚,又听说“领导同意”,也就一头雾水地跟他一起去找电机公司,重新签了一份合同,在原来的84000上又虚增了10200元。
负责做账的村文书后来说:“这个假合同让我心里没底,害怕以后说不清楚,我在修改合同后面备注了‘邓书记说本合同增加款是镇领导同意的,用来还跑项目开支。第二次(修改)’等字样。”
相关人员心存疑虑,却不求证,含含糊糊就认了这份假合同。这也就让邓发权越发大胆。
在“假合同”的基础上,邓发权还与电机公司老板商量,通过增加材料单价等形式,继续虚增部分费用,前前后后,邓发权一共骗取扶贫专项资金15000元。
2016年12月,简阳市纪委收到群众匿名举报,对邓发权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查处。2017年1月,平武镇党委研究,决定给予邓发权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其违规骗取的15000元全部收缴,上交玉林村集体账。
简阳市平武镇纪委负责人说:“该案的发生,警示我们纪检监察部门还要进一步查找、堵塞监督漏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管。”
目前,简阳市正在开展脱贫攻坚领域违纪问题专项整治,制定了《简阳市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同时采取聘请群众监督员、定期召开村(居)民询问质询大会等方式扩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渠道。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一些基层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对扶贫资金打“歪主意”,他们的手段已经不限于简单的吃拿卡要,还盯上了扶贫项目。目前的扶贫项目大多由基层政府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农村基层干部任“主角”。这些项目里,部分基层干部逾越权力边界,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个别人甚至打着“合作社”的幌子进行贪腐。因此,规范扶贫项目建设的监管、厘清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边界已成为当务之急。
扶贫项目运作中发现的问题,也暴露出了个别单位和部门在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给我们带来深刻警示。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明确要求,今年要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坚决查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确保扶贫资金安全畅行“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强化对扶贫项目的全链条监督,防止基层干部在运作扶贫项目时“踩红线”,确保每一份扶贫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张琰 | 成都市纪委)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