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天气晴好,趁周末休息之际,我与几位外地朋友,风尘仆仆地赶到芷江县土桥镇红光村铲子湾组贫困户蒲玉林家,来吃他为我们准备好的“杀猪饭”。
蒲玉林家是我的帮扶贫困户,74岁的蒲玉林与他老伴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早在几个月前,蒲玉林就向我们发出了邀请,请我们春节前一定到他家吃“杀猪饭”。
一路上,我们情绪高涨,围绕蒲玉林家的情况,几位朋友不停地向我发问:“我们给他买的两只羊现在长得有多重了?我们送给他的衣服还合身吗?今天宰杀的猪超过200斤了吗?他家目前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在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中,蒲玉林家是最困难的一户。考虑到蒲玉林夫妇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缺乏劳动能力,结合自然条件和居住环境,作为他们的帮扶人,我发现小规模养殖是适合他家脱贫的“捷径”。老蒲家虽喂了一头猪,但商贩上门收购价钱压得低,赚的钱也不会多。我建议他买两只羊喂养,老蒲却面露难色,说买种羊需要一笔钱,他有困难。为帮他找到生猪的销路和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我联系了三位自愿履行社会责任的朋友,为蒲玉林家送去800元现金,购买了两只种羊,并承诺高出市场价全部收购其家禽牲口。
在乡道和村道奔走了40多公里,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老蒲家。老蒲心情舒畅,满脸笑容,热情接待远方的来客。
我们围坐在一起,话家常,道家事,算收入,讲打算。喝了一点酒,老蒲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得到了我们的帮助,他家去年纯收入增加了近2000元。尤其是今天上门高出市场价收购猪肉,既多赚了钱,又免去了赶场卖肉的劳累和开支。为了感谢大家,这餐“杀猪饭”他请定了。
我们知道,蒲玉林是真诚的,并非虚情假意,但我们绝不能以此为由而接受他的请吃。扶贫也是有纪律要求的,精准扶贫,同样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吃老蒲的“杀猪饭”,表面上是接受一位扶贫帮扶对象的真心“感谢”和“信赖”,似乎可以吃得心安理得,而实质上吃这样的“杀猪饭”暗藏着不良风气,影响当地的党风、政风和民风。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更应该带头遵规守纪,谢绝蒲玉林的请吃。然而,这次我得破例“违规”了,老蒲杀猪的当天我得给朋友带路,否则老蒲那猪肉就不能当场收购;“杀猪饭”也得陪同他们吃,否则老蒲就不会尽情倾诉他的喜怒哀乐,质朴的话语充满了他对扶贫攻坚政策的称赞和拥护,以及自己对脱贫致富的希望与信心。
离别时,一双双温暖的手又一次紧紧地握捏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与来时的握手不一样的是,老蒲的手里多出了我那三位朋友付给他的3000多元猪肉钱,另外还有我们吃“杀猪饭”的饭钱300元。
几天后,我接到了三位朋友的电话,托我给蒲玉林吃个“定心丸”:从今往后,不管情况怎么变,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不会变,对蒲玉林的帮扶力度不会减。精准扶贫,他们也要承担义务和责任。在此,我也立下“军令状”:扶贫攻坚,责无旁贷勇争先;勤政为民,廉洁扶贫保“精准”。(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纪检组长 曾凡青)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