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下藏书此一家……10副楹联,品读中国"最牛"私家藏书楼

来源:石道翁 潘前波 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编辑:张交通 2016-09-06 09:31:47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城西,建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范钦临终分家产,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规矩,遂使天一阁生生不息,成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藏书由当初范钦时的7万卷发展到如今的30余万卷16余万册,另有碑帖、书画、器物等文物2万余件,新编地方志2万余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著名文献学家赵万里曾说过:“天一阁之所以伟大,就在能保存朱明一代的直接史部。”

  如今的天一阁,总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天一阁内游客可见的匾额楹联达80余处,所撰所书者古今相继,不乏名匠名家。这些匾联是对天一阁藏书文化的高度概括,其坚韧传承、执着守望的藏书精神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

  1

  西大门

  

 

  

 

  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高仅两层的天一阁,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是一座守护文化的城。天一阁西大门外檐悬挂潘天寿题写的“南国书城”匾。

  西大门内侧张挂额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系郭沫若1962年10月26日、27日连续两天访问读书天一阁时所题写,是郭氏书法最为出色的发表作之一。意思是但凡为世人做好事当将流芳百世千载,乃至永远为后人所景仰和赞颂,只要是优秀典籍无论命运怎样坎坷,终会播撒中华大地造福华夏儿女。

  2

  东明草堂

  

 

  

 

  圆妙洞庭三百颗,

  高奇太上五千言。

  “东明草堂”原是范钦早年的藏书室,范钦自号东明,藏书中曾使用“东明草堂”印章。著名画家沈迈士为东明草堂题匾。沈迈士曾在北洋政府外交部、地方政府任职,因不满政府腐败,愤而辞职,卖画为生。

  此联挂于东明草堂门前廊柱,系清末民初“慈溪四才子”之一、回风堂主人冯幵题写。冯幵以诗、书、文见长,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启蒙老师。此联意境高远,上联以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中“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典故引喻书圣书法妙不可言、高不可攀。下联盛赞全文仅五千字的老子《道德经》语言精练,思想深邃,微言大义,奥妙无穷。全联表达了冯幵先生的书法以“王”为尊,道法以“老子”为尊的处世思想。

  3

  范氏故居

  

 

  

 

  家酿满瓶书满架,

  山花如绣草如茵。

  范氏故居在天一阁之西。此联挂于范氏故居门前廊柱,是范氏后人范永祺所书,是一首集句诗。上联出于唐白居易《香山寺》诗:“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下联出于唐许浑《寄桐江隐者》诗:“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严陵台下同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此联中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溢于言表。

  4

  范氏余屋

  

 

  

 

  松罅尚闻舂药杵,

  柳荫深护读书堂。

  此联挂于范氏余屋东廊柱,为近现代书画名家任堇所题。意思是,满山松林的缝隙中,闻得见隐居的道士正在捣药的木杵声,浓浓的柳荫既为读书堂遮阳避日,更呵护着读书人的美好心境。

  天一阁

  

 

  天一阁是一座六开间(五间一弄)、二层、木结构、砖头砌墙、瓦片盖顶、坐北朝南、前后开窗、占地面积281平方米、有450年历史的“国宝”建筑。

  宝书楼

  

 

  “宝书楼”匾额悬挂于天一阁楼上中堂上方正中,明代隆庆五年(1571)宁波太守王原相所题,是天一阁内现存最早的匾额。“宝书”这里既可视为偏正短语,即宝为形容词,也可视为动宾短语,宝字名词动用,即宝其书、以书为宝。此匾下为藏书主间,用五只大橱隔开,即“天一”,楼下分六间,即“地六”,此正符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的理念。

  5

  天一阁

  

 

  

 

  人间庋阁足千古,

  天下藏书此一家。

  此联挂于天一阁楼下前廊柱,清代桐城派传人姚伯昂撰句,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书。意思是收藏华夏典籍的天一阁足以千古永存,数点神州藏书林林总总此当为第一家。此联前后落款甚长,记述了此联两次丢失又两次重写的故事。

  6

  天一阁

  

 

  承梅涧柳汀以后清节衣冠世泽永四明司马,

  比南雷东磵之奇图书泉石高楼仰百尺元龙。

  此联挂于天一阁楼下前壁柱,清人阮元撰句彭慰高书。上联的“梅涧”、“柳汀”,下联的“南雷”,都指古代宁波藏书家的藏书。意思是,能上承梅涧柳汀等藏书家高洁节操,不辱先人之礼仪德泽者,世世推崇四明范氏司马一家;可比肩黄宗羲钱谦益学识渊博,胸有丘壑如山水园林奇美者,每每登临百尺高楼抒发壮怀。

  7

  天一阁

  

 

  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

  赐书一万卷抱残守阙犹傲公侯。

  此联挂于天一阁楼下前壁柱。原字为清光绪七年宁波知府宗源瀚所题,现在的字是沙孟海先生于1980年补写。此联的上联道出了天一阁的历史与现状及名位。宗源瀚撰此联光绪七年(1881),距天一阁创建300余年,虽然房屋破老园子荒芜,但其名其声仍然为海内魁首。下联说到了当年天一阁为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进呈图书638种,既获皇帝的精神赞誉,又获物质奖励:一套一万多卷的《古今图书集成》。范家后人尽管只做了些保护残缺典籍笃守古道之事,也足可在公侯贵族面前骄傲。《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年间编纂、雍正年间印刷出版的一部丛书,是康熙皇帝的重大文化政绩之一。正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也有了乾隆皇帝的文化政绩之一《四库全书》。

  8

  天一阁

  

 

  高阁凌虚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宸章在上胜商彝周鼎传示儿孙。

  此联挂于天一阁楼下中堂内柱,乃“二品顶戴分巡宁绍台道吴引孙”所撰。此联的上联描摹天一阁优雅环境,意思是因藏书崇高而藏书楼仰之入云,楼前清澈之水如带如兰亭曲水流觞映衬左右。下联“嫉妒”天一阁的“宝贝”,“宸章”指乾隆皇帝褒奖天一阁的圣旨和赏赐的书籍与图画。下联意思是,楼上有皇上题诗和褒奖圣旨书画,完全胜过那庙堂礼器如钟鼎之类传给子孙。

  9

  天一阁

  

 

  天章特奖图书富,

  世泽长期子姓贤。

  此联挂于天一阁楼下中堂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板刻两边。撰书者系清代湖南道州人、道光年间曾任浙江学政、后官吏部尚书的何凌汉。“天章”与“宸章”是一个意思。皇上颁圣旨赐奖品,其意特在褒奖天一阁的藏书丰富,君子之家先人德泽绵长,更期待后代子孙的才德兼备。

  10

  天一阁

  

 

  南望蜜岩为道石质储藏都归杰阁,

  西瞻祁市应怅澹生沦落早逊高门。

  此联挂于天一阁楼下中堂东西两壁柱,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全祖望撰写。作为清代浙东学派鼻祖黄宗羲的私淑弟子、浙东学派的殿军,全祖望三次登阁读书、抄书,是登临天一阁次数最多、读天一阁藏书最多的文人之一。此联的意思是,向南遥望蜜岩山上石窟石匣所藏道家秘笈现在都百川归海进入了杰出的天一阁;朝西远看绍兴祁氏兄弟澹生堂藏书烟消云散门第沦落早让位给有钱有势的人家。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