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中考结束,“谢师宴”、“升学宴”等日渐升温。为刹住不正之风,6月21日,省教育厅发出通知,禁止教育系统公职人员操办和参加“庆功宴”、“谢师宴”,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廉洁的庆贺、感恩方式,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尊师重教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社会风俗。老师们辛辛苦苦教导学生,现在学子们高考、中考成功、升学顺利,即将迎来人生新的阶段,家长们借清茶淡饭等各种方式感谢老师的培养和辛劳,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近年来“谢师宴”、“升学宴”在一些地方沾染了铜臭味,陷入了攀比风,甚至成为一些人寻租和敛财的工具,早已经变了味、变了质。既造成了铺张浪费,又将师生关系、亲友关系利益化,让师生之情、亲友之谊变质变味,还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良印记,让师生之间的谈心平添了庸俗的味道。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出台红头文件禁摆“谢师宴”,是一种“适时之举”。
变味的谢师宴潜藏着“四风”的影子,正是有鉴于此,省教育厅出台了禁令,意在刹住借机敛财、铺张攀比等不正之风,堵住权力寻租的漏洞,从而为“谢师宴”正本清源。明令禁止教师参与“谢师宴”等宴请活动,既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的需要,看似不近人情,实则不无维护教师形象、减轻家长负担、遏制攀比之风的廉政善意。净化社会风气,公职人员理应带头做,树立好榜样。
禁止参与“谢师宴”,既是教育部门监管教师行为、遏制舌尖浪费的分内职责,也是对教师形象的一种关爱和维护。负有教书育人之责的人民教师,理应成为树道德正气、开社会良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如果你想吃请,“禁参令”警示你管住嘴;如果你无力拒绝,“禁参令”为你提供了拒请底气。“禁参令”能否为“谢师宴”有效降温,还有赖有规必遵、违规必究的务实践行。
不管怎么说,让谢师宴远奢华、有节制、防变味,总是社会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洗尽铅华,回归感恩。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何表达感恩,也是一道社会考题。现在,随着谢师宴遇冷,“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等朴素方式越来越多出现,这也是新风尚的体现。一个教人求真向善的老师,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肯定不会以一顿饭的丰俭来衡量学生的心意。只要诚心诚意,只要风气纯正,我们其实有很多种谢师的方式,这也是老师们乐于接受的回报。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