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价值6.4万元,一个包超过20万元。”3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文章《北京市三起青年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警示》,让我们看到了刚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因抵不住欲望诱惑,贪图享受行乐,导致美好的青春戛然转折,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令人痛惜。
近些年来,少数党员干部表现出的享乐倾向、奢靡之风,令人骇然。据媒体报道,90后的北京市东城区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出纳员王雪,她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奢侈品,“之前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不停地逛,不停地买,根本不考虑价格这种小事儿。”仅一年多的时间,王雪就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均被其个人奢侈消费、高档生活挥霍一空。像王雪这样沉迷于挥霍“快感”,奢靡享乐中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汝城县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芳云,多次收受“好处费”,用于购买皮草、雅诗兰黛高档化妆品、名表名包等奢侈品;重庆市万州区原人大代表、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杜晓阳为满足“漂亮”的需要,甚至在“鸡脚杆上刮油”,把经济困难学生当成摇钱树,动辄刷卡10万元用于整型,上演了一幕幕疯狂堕落的丑剧。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往今来,凡贪图享乐、奢侈腐化者大都作茧自缚。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皇帝陈叔宝,在位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后来隋军南下,其军队不堪一击,陈叔宝被俘病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很多地方,大搞“五子登科”,结果弄得民怨沸腾,彻底丧失了人心,最后很快就被我们党赶跑了。身处新时代,生死考验少了,但诱惑多了,对党员干部的考验更为严峻。古代诗人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短几十载,随心适意是享受,但拿权力为一己私欲买单就是违法违纪,难免害人终害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王雪等人就是典型的明证。
实践证明,享乐奢靡是官员蜕化变质的明显标志,是官员贪腐堕落的“催化剂”。奢靡享乐价值取向是腐蚀灵魂、麻醉理想的慢性毒药,是物质富足掩饰不住的精神“贫血”,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不防。辨明这个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自觉抵制和克服。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谈起不良风气义愤填膺,却又对奢靡享乐的生活心向往之,怀着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态。也有些人抱着消极旁观心态,对奢靡享乐歪风听之任之。殊不知,纵恶如弯弓,一发不可收拾,如果任由社会价值观颓废、异化,人人都将成为受害者,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后备力量,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年轻干部虽然有着大胆的想法、高效的行动力,但由于年龄的特殊性也面临着易受环境影响、自控能力弱、自我约束性差,甚至有误入歧途的现实风险。尽管十八大以来,官场风气有很大好转,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仍然存在,易使年轻干部有样学样,不作为、乱作为。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年轻干部无论在哪一个岗位,要把好“思想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培养健康向上适度的生活情趣,“慎独”、“慎友”、“慎微”、“慎欲”,时时处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做到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置身繁华依然气定神闲,以身率行涵养良好政治生态。要把好“权力关”,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非为自己“谋求私利”的私欲工具,要以一颗热忱的心对待事业,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名利,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桑植县河口乡纪委周俏丽)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周俏丽
编辑:谢航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20/03/30/696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