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一次市留置点拍摄经历
去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慈利县纪委监委,成为一名宣传人。有一段时间,我对同事经常提到的“市留置点”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大抵知道它的职能用处,但由于一直没有机会一睹真容,觊觎的心几近纠结。
直到年底,市、县纪委查办的几名本县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准备移送司法机关,恰好那时候市、县纪委都在筹备制作年终总结视频,我如期受领到市留置点的移送拍摄任务。
市留置点的位置相对偏僻,几道门禁和严格的进入程序让里面的情形稍显神秘,除此之外别无二致,这是我在走进之前对它的直观感受。走进市留置点,当然又是另一番感受,但当我日后回想起来,最深的感触并不在这座建筑的里里外外。
随着负责接收的公安干警的到来,交接点最终选择在大厅。我的镜头记录着县纪委工作人员宣读相关决定书、留置对象确认无误后签字、公安干警给留置对象戴上手铐、羁押上车并带走,直至警车出了大门、拐个弯消失不见。整个过程中,几个细节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其中一个移送对象被送至大厅,我发现当他透过玻璃重新看到大门外阳光明媚的世界时,眼神中闪过一丝久别重逢的欣慰、但随机消失,没错!因为出了这扇门,他还要进到另外一道门。他的双眼自始至终都似乎在有意逃离镜头,但是余光始终忍不住想看透镜头的另一面。我想应该是这样,他想知道或者是不愿知道自己曾经的领导、同事、亲人看到这个镜头会有如何感想,至少那一刻,我觉得他的眼神里更多的是悔恨。看到党员干部在两种处境下截然不同的人生反差,令人为之深深惋惜。
拍摄结束后,我再次站在外面看着这座建筑,仰望着“对党绝对忠诚”几个鲜红的大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虽然我是一名宣传人,但我的内心流淌着纪检人的血液,我有责任、更有义务为党风廉政建设贡献自己的绵绵力量。
如同医者治病救人,做为一名纪检宣传兵,我应尽最大努力讲好廉政故事,以笔为刀,当好灵魂医者。正风肃纪是一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唤醒艺术,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把预防针打在“病发”前,宣传战线同样大有可为。“短期管理靠制度,长期管理靠文化”,党风廉政建设亦是如此,“名以文传”,力量可以通过文字传播得更深更远。
从事宣传工作就要善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传播、记录、推动、守望,是我们的使命在肩,既是如此,我们的文字必须不负韶华、充满力量。(慈利县纪委监委 王彪)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王彪
编辑:谢航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20/03/30/696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