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父子兵” “娘子军”……抗击疫情,慈利纪检人在行动
2020-02-13 12:33:42 字号: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溇澧大地的春节常态,迅速掀起了全民抗疫大潮,慈利县纪检监察干部扛起政治监督的责任和使命,盯紧重要环节、重点工作,深入一线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打赢全县疫情防控“保卫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县纪委监委办公室司机赵思源

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赵阳

【一线抗疫纪检“父子兵”】

父亲老赵满头白发,是过几个月就要退休的老司机,春节期间都在跟纪委“督战”队员们一起不停的奔波,部队转业的他至今还保留着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我是年轻党员,我不上谁上!”儿子小赵是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春节前刚从市办案点回来,重感冒后还处在恢复期的他,在疫情来临后主动请战。

同在一线抗疫的父子俩,大年三十后的第一次邂逅却是初十这天在单位停车场的匆匆一瞥,这是小赵完成一线督查之后,又接到前往江西对物资采购进行全程监督的任务,见脚步匆忙,父亲老赵也没有上前搭讪。

“在外面,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做好自我防护。”不善言谈的老赵还是忍不住在电话里叮嘱。最质朴的语言,却有最坚韧的力量。

县纪委监委宣传部

【战“疫”宣传“娘子军”】

“今年的宣传力度前所未有。”统稿群是之前分管纪委宣传部的原纪委常委卓建华唯一保留的纪委工作群。时常点赞,只因他知道,成绩的背后,是“娘子军”的辛勤付出。

“大家留意工作群的每一条消息,抓住新闻点,从现在开始,宣传部全体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大年三十晚上,部长吴凡在微信群里宣告防控疫情“宣传战”打响。

“收到!”“随时准备着!”宣传部的娘子军在群里一一回复,其实她们三人的家属都已经奔赴在一线。“疫情面前,我们不退!”三人的孩子都还很幼小,最大的也才3岁多,但她们无一人退缩,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家外的事情。部长吴凡的丈夫在卡点执勤,为了避免感染已和家人分开居住,她除了上班,下班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操持家务,每天只有把一岁多的二宝哄睡后,才能开始对通迅员报送的稿件进行加工和缝补,“稿子发表的背后,其实是无数个爬格子的深夜。”

“部长,疫情形势严峻,我被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抓’过来了,材料只能晚上再弄了。”“小代,相机充好电,明天跟书记下乡督查。”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是纪委宣传部的三个“娘子军”却少有碰面的机会,三人密切配合联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疫情期间,代炯琼白天跟着督查组一线采访,晚上组稿、编辑公众号,每一次写稿、编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丈夫是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根本抽不出时间兼顾家里,她经常是一边带娃一边写稿。拟调进纪委的黎小湘被抽调至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一边是指挥部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边是纪委的宣传工作,丈夫在乡镇工作,无暇顾及家里,她常常是白天干指挥部的事情,晚上完成纪委的工作任务。

“宣传人就是要善做外树形象、内鼓干劲的绣娘!”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吴凡说,县纪委监委战斗力极强,监督执纪扎实有效,干部践行忠诚担当,这背后都是全县纪检监察人的辛勤付出,她喊话在执纪监督一线的纪检人:“你们在前方战疫,我们在后方宣传,共克时艰!”

在“绣娘”们的辛勤付出下,县纪委监委公众号“溇澧清风”从过年至今,保持着高频率的更新,目前已发布14期,40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在省级以上媒体上稿28条,“慈利县5天劝停3282场乡村酒席”“慈利:明察暗访 向硬核封路说不”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日报、三湘风纪等重要媒体上发表。吴邦源、赵阳、赵思源等纪检人的典型受到了省市媒体的关注。

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唐辉

【谁不上心,“督战队”就会对他“上心”!】

“你们社区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了吗?信息都登记了没有?把台账拿过来看一下。”在慈利县白公城社区,慈利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唐辉正和同事一道对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疫情发生后,像这样的督查每天都会重复多次,而唐辉他们总是在一丝不苟的询问、记录着,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往往是这一个资料还没来得及整理,又要奔赴下一个战场。

妻子是县公安局民警,一个“战时命令”给原本美满的团年饭平添了些许遗憾,丈夫唐辉笑说:“没事的,等下我先送你上前线。”匆匆吃过团年饭,唐辉便驱车从老家江垭镇把妻子送到防疫一线。之后,他也“逆行而上”,成为了慈利抗疫“督战队”的中坚力量。年迈的岳父岳母体谅女儿女婿工作的不易,主动承担起了照看孩子的责任。7岁的大儿子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妈妈的繁忙,但也不给父母添乱,一岁多的小女儿却整天希望爸爸妈妈留下来陪她,而这恰恰是唐辉和妻子所不能给予的。因为在铁的纪律面前,唐辉既是执行者,更是监督者。

“‘零距离’跟进监督检查,你担心吗?”有人问他。

“没有担心那是假的” ,但他又坚定地说:“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 监督检查绝不能缺位, 谁不上心,我们这支抗疫‘督战队’就会对他‘上心’!”。

县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吴邦源

【“对家人的陪伴只是一顿年夜饭”】

“今年整个春节假期,对家人的唯一陪伴是一顿年夜饭。”吴邦源回忆。

因为家中年迈的母亲身体抱病,原本计划在老家过年好好陪陪家人的,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吴邦源在正月初一早上8点就返回县城奔赴工作岗位,至今也没有回过家。

白天是全县各乡镇、疫情防控卡点的监督检查,晚上不是参加碰头会汇总研究情况,就是伏案起草各类文件、方案,“前段时间,由于机关还没有全员上班,我和同事张翼主动请缨,把假期间的信访、党风等业务工作也揽在身上。”繁重的工作任务让他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吴邦源笑着说:“只要一个阶段工作做完,倒头就能入睡;电话中如果不涉及工作,便是游离的状态。”有的同事回忆说“他每天是第一个上班的”,也有的说“他每天应该是最后一个下班的,回去没有也不知道”。

“不想回去陪家人那是假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好疫情防控慈利‘保卫战’,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吴邦源这样说。

县纪委监委信息中心主任张翼

【“等仗打完了就回来”】

“娘知道儿子辛苦,但无能为力,只能疼在心里。”“自己小心,注意防护……”读着母亲深夜发来的一条条微信消息,张翼早已忍不住热泪盈眶。自大年三十以来,张翼就早早地结束春节放假,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草督查方案、拟发督查通报、撰写汇报材料,还得负责整个机关的防控物资采购、发放等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爸爸爸爸,你到底去哪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视频通话的另一边,儿女的呼唤唤醒了张翼对家庭无限的牵挂。

“爸爸在打仗,等仗打完了,就马上回家……”担心有临时紧急工作任务,疫情防控期间,张翼选择了住在离单位较近的父母家中;而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则和儿女一起住在岳父母家中。和一双儿女短暂的视频聊天,成了张翼每晚的必修课。

战胜疫情就是要和时间赛跑。岳父李修军作为县防控物资发放点工作人员,同样也是早早地投入到了这场“战疫”中,每次到发放点领取物资时,父子二人甚至都说不上几句话。

“若有战,召必回。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铁人’书记屈春林自春节来,每天都在防控一线,没有回过一次家。疫情面前,就必须要‘舍小家,为大家’,用忠诚诠释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谈及自己为何这样拼,张翼这样回答。

新城区纪工委书记伍超群

【“妈,生日快乐!我就不进去了!”】

伍超群是同事眼中的“铁娘子”。打开她的微信,除了工作信息,还保留着工作间隙与儿子的点滴,同事们都意外这个平日里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的女书记也有温情的一面。

从大年初二开始,伍超群便撇下儿子一人在家,不分日夜地奔波在辖区内的疫情防控督查中。每天早上,先到自己联系的垭门关村与村干部一道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认真仔细地排查,然后再和同事们对辖区内各村的防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地毯式全方位督查,对各村出现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村干部存在厌倦懈怠心理及时予以批评指正。

2月4日,伍超群跟同事在她老家遗笔村进行督查,这天正巧也是她母亲生日,哥嫂准备了一顿简单的生日饭。“妈,生日快乐!我就不进去了,打三份饭菜,我们就在外面吃。”考虑到连日来在一线督查,也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伍超群坚持不进家门。叔叔只好给他们搬来桌椅,几个人便在路边吃了一顿特殊的生日饭。

高桥镇纪委书记吴云充

【“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当家人”】

大年初二,正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老家的吴云充接到了紧急通知,全员取消休假。而此时,由于家乡昨日突降大雪,道路溜滑,他没有想太多,毅然决定即刻返程,原本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花了六个小时,把妻子女儿送到慈利家中,他又马不停蹄的赶往高桥镇。

今年1月刚从县纪委提拔到高桥镇任纪委书记的吴云充,之前一直战斗在办案一线,参与办理了一系列大要案,几乎没有休息日。对于他而言,疫情防控工作也是一次战役,是他从未经历过的战役,他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绝不能退缩,必须要冲在最前线。

次日清晨,他就带领镇政府联村工作队员深入各村一线,劝阻准备赈酒的村民,先后劝停67户赈酒。“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当家人。”他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全民抗疫慈利“保卫战”中,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辛勤付出正是向纪律要战斗力,他们克服困难、奔走一线、默默工作、无怨无悔,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慈利县纪委监委

编辑:谢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