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我家的家风
2019-11-05 16:29:49 字号:

  中央电视台曾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采访的对象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社会名流。一时间,“家风”二字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勾起了我对我家家风的回忆和思考。

  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普通人。父母对我们的熏陶是勤劳俭朴、诚实为人。父亲经常告诫我:言多必失。在单位说话一定要考虑周全,该说的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说,不该说的绝不乱说,更不能瞎说、胡说。父亲的教诲使我懂得了滔滔不绝、信口开河的许多坏处。渐渐地,我养成了少说多做的习惯。

  母亲传给我的家风只有两个字:“勤”与“俭”。别看字不多,但它却是我们居家过日子、处事待人的总则。勤和俭是一对孪兄弟。无论何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需勤俭过日子。小时候,我家在农村,和其他家庭一样,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那时,我们吃的是红薯饭,穿的是补丁衣。儿时的我尽管年纪很小,但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帮家里干活,铲猪草、放牛以及收割。冬天里,为了解决做饭取暖的柴禾,我常领着妹妹到后山打柴,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增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生活上,父母教育我们不攀比、不浪费。进城后,每当领到为数不多的工资后,父母总是先把孝敬长辈的钱留出来,然后考虑吃喝的费用。日子渐渐好过了,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父母仍精打细算每月的开支,然后把多余的钱一点点积攒下来。工作之余,父母还从垃圾堆里捡来破盆破桶,一次次从郊区提来黄土,自己栽了不少葱蒜及蔬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钱,还能吃到绿色食物,真是一举两得。如今,父母均已退休,自己动手,种点小菜仍是他们难舍的一大乐趣。

  我认为,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们来说,家风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慈利县消防救援大队 魏咏柏)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魏咏柏

编辑:张交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