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艺术”的意外“收获”
2018-05-17 08:27:37 字号:

  有一个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参加考试 ,试题如下: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阿呆给领导送礼,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领导说:“你这是什么意思?”阿呆说:“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领导说:“你这就不够意思。”阿呆说:“小意思,小意思。”领导说:“你这人真有意思。”阿呆说:“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结果,参加考试的老外泪流满面,交了白卷。

  不难看出,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其和谐之妙、意境之雅、机智之巧、搞笑之怪,无不展现独特的艺术。说到艺术,当治国与艺术结合,就有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哲理;当外交与艺术结合,就有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境界;当军事与艺术结合,就有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谋略。

  可以说,艺术无处不在,纪检工作更不能缺少艺术。但这恰恰又是当前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往往注重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修养,却忽略了工作中的睿智与技巧,导致事与愿违,既不能提高办案的效率,又达不到治病救人的效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呢?

  还清晰的记得因为不懂运筹帷幄的控制力、没有会当凌绝顶的领导力,让工作的漏洞被下属当众指出;因为不擅长以柔克刚的温情、缺少海纳百川的涵养,与谈话对象一度陷入僵局;因为缺乏仁爱厚重的人格魅力、欠缺宅心仁厚的为民情怀,被群众冷冰冰的晾在一旁;因为很少投入人与人之间最割舍不下的真情真心,使某一信访件久拖不决。

  有人说,艺术与工作是两码事,艺术就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可如果换个角度,细心捕捉,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乏味的工作已然能释放灿烂的艺术火花。什么叫曲径通幽?什么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纪检工作不光是硬碰硬,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查处某村书记截留私分群众物资的案件时,群众眼中满是对我这个小姑娘的怀疑与不屑,涉案的村书记用三个字“不知道”敷衍了事。在已经掌握大量铁证的情况下,得知该书记重病住院的消息,我到医院看望了他。他很是诧异,甚至有些激动。我放下了手中的水果,跟他拉起了家常:“老书记,你好好养病,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你在村里干了二十年,取得的成绩组织是肯定的,但功过不能相抵啊,你心里得有本明白账。”故作镇定的他,此时心里防线轰然崩塌。在我半只脚踏出病房时,他哽咽着叫住了我:朱书记,您等一下,我有话要对您说......在宣布对他的处分时,他检讨说:党纪处分让我得以解脱,我以前不是一个好干部,但我以后一定做个好村民。

  纪检工作中,面对强大的宗族势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遇上对纪检工作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说不在乎,是不真实的。当违纪人员“零口供”对抗审查,说不着急,是不存在的。但是,既然打上“女纪委书记”这个标签,就不仅要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决心,更要有“春风化雨润物”的方法与艺术。

  一个信访件重复调查四次,反映问题30多条,时间跨度20年之久,涉及部门八个,涉及人员50多人。举报人死缠烂打、喋喋不休,我积极聆听、详细记录;山村野夫气势汹汹、威言相向,我淡定自若、不卑不亢;反映问题纷繁复杂、毫无头绪,我细致甄别、逐条梳理;走访调查不计其数、困难重重我不辞辛苦、夜以继日。最终,证据材料扎实全面,缠访闹访得以平息。其实,多听听诉求、多动动脑子、多化解疏通、多查找根源,也许很多疑难杂症也就迎刃而解。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当工作与生活难以兼顾时,我用甜言蜜语换来了爱人对我的鼎力支持;用真诚感恩换来了公婆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爸爸、妈妈、老公,正是你们默默的付出,我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你们辛苦了!

  小小的“艺术”让我收获了家人的宠爱、同事的肯定、群众的信任、党员的敬畏。相信五年来,我省纪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纪检工作者的工作艺术。今后,我将进一步把艺术与工作交融相会,在工作中彰显艺术,在艺术中收获精彩! (永定区天门山镇纪委  朱林彬)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朱林彬

编辑:张交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