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市政府网站报道,今年4月以来,昭通市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整治,共整治人员1117人,涉及资金1989.4万余元,追缴1410.3万余元,按规定返岗220人、解除聘用55人、辞退8人、清退12人、纠正92人、退休13人、收回编制5个,“清理整治工作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较好”。(北京青年报9月16日)
看似严密的政府编制,事实上在滥权官员手中,编制管理却成了滥权官员手中的“蛋糕”。全国各地“吃空饷”者频频现形,数字惊人,不得不让忧虑全国各地是否亦如此,如果这些“吃空饷”现形者能得到清除治理,当然算是反腐败的成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并整肃政府编制的管理。但当我们看到因为害怕官场腐败力量的强大而“已经不想举报”的干部的叹息,更甚者编制管理乱象丛生,是否已经成为了滥权官员的“合法化”牟利工具,我们的监管体系是否存在巨大“空洞”,老百姓还能相信谁?
编制内的“空洞”实则悍然,编制外“吃空饷”视乎悄然升起,监管的盲区,危害更加隐蔽,少部分官员为了照顾七大姑八大姨,将其亲朋好友招聘的管辖的部门或下属单位,安置在可有可无的岗位,动用潜规则,集体讨论使其利益的冠冕堂皇的合理化,轻轻松松的上班,甚至不上班,美其名曰配齐配强某某队伍,加强工作力量,挤占了公用办公经费,圈养了闲人。编制外“吃空饷”的危害不亚于编制内“吃空饷”,在机关和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沦为少部分官员的“家族企业”,国家公器尊严荡然无存。
治理“吃空饷”并非当前反腐大局才出台的政策,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屡屡出台政策开展专项治理。但为何如人们常常讽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样,“吃空饷”成了永久不止的毒瘤,就如同猫捉老鼠演变成猫和老鼠共同玩起来,缺乏对公权的监督,部分官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现象实者悍然。(宜章县卫生计生局 李勇波)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李勇波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10/16/6422631.html